平摊股权作为一种常见的股权分配模式,经常出现在企业的创始之初。这个阶段,大家往往对股权分配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
1、股权平分被认为是公平合理的
2、股权怎么分配,合伙人之间决定就好了
殊不知这样会给股东在权利和责任上带来严重的不平衡。
那怎样分配股权才是合理的呢?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小王、小刚、小周的故事。
2010年小王、小刚和小周在烧烤摊吃饭聊天的时候,小周抱怨着给别人打工很是烦恼,提出单干,自己当老板,三个人当时热血沸腾、一拍即合。小王负责技术,小刚负责内容,小周负责销售。
为了公平起见,三个人决定股权平分。三人熬夜通宵,商量着公司的经营范围等等,第二周就直接去办理了工商注册登记。
小周能力很强,为公司承接了不少业务。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大家发现小王的技术不符合公司的需求,而三个股东持股比例相同,就意味着小王事儿做得少,钱却拿得一样多。小周每每想到这件事,心理就很不平衡,无奈之下向律师求助,律师随之给出建议 ——建立完善的动态股权分配机制。
以这三个人的故事为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股权平分其实就是静态股权。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分析出,静态股权容易出现的缺陷之一就是“没有体现贡献点”。没有贡献点、贡献值,说到底就是不公平。初创公司在进行股权分配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走“均分型”。就像这个故事说的一样,碍于面子或者本着质朴的“公平原则”,选择一开始就把股权结构框定为“均分型”,不去考虑未来不同阶段下合伙人对公司的贡献差异。处于这样的静态股权架构下,对创业团队热情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其实,基于公平决定的股权平分反而导致了不公平。
为什么律师的建议就能将这个问题解决呢?
答案是:动态股权。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说,华为能够走到今天,主要得益于“分钱分得好”。
公司的发展是动态的,而股权是静态分配的,无法适应公司后续面临的多变环境,这就是互相矛盾,容易让公司股东、核心员工的战斗力和积极性受到挫伤、心态失衡,而引入动态股权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动态股权的目的是根据合伙人价值贡献大小,动态调整股权比例,从而达到长期动态优化的效果。
就上文故事来看,通过动态股权可以刺激故事中的小王努力提升自我的技术能力,增加公司的剩余价值,也同时达到了金钱资本的所有者股东的投资目的。
动态股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公平,成员商定一套考量规则,过程保证公开透明,所有参与的人员都能看到彼此目前的状态。我们来看看创业公司在制定股权分配方案时,一般情况下可以怎么做:
第一步
注册公司时,划分公司初始的股权比例。
由于公司实行动态股权分配机制,股权会处于不断地调整变动的过程中,所以不需要执着于前期的股权比例,可以结合各成员投入的资金比例以及创业筹备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来初步确认一个比例。
第二步
协商和制定动态股权分配方案。
在制定分配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划分初步分配股权的里程碑。明确了目标,拆解的方向就有了着落。
初步划分后,还需要将各个里程碑分解成具体环节,商定各环节贡献点和贡献值的计算标准,经各成员协商讨论制成一套固定模板。
过程保证公开透明,执行状态及时更新,让每个参与进来的人都能了解彼此目前的贡献值,同时也能起到提醒和监督的作用。
第三步
及时将结果转化成阶段性的成果。
一项好的制度,只有让人看见希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无论是动态股权还是股权激励都是这个理念。动态股权分配机制就是结合成员在各个不同阶段下的贡献值进行相应的股权分配,在股权动态变动的过程中保证“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各个阶段结果的落实能够起到一个很好的激励作用。
第四步
设计配套股权调整机制。
股权分配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协议签署之后,可能会存在调整阶段性目标、增加贡献点、增加或裁减合伙人等情形。
创业企业面临纷繁复杂的创业环境,只有调整和补充新鲜血液,才能够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股权调整机制主要明确什么情况下吸收新合伙人,需要本着什么样的筛选原则,什么情况下裁减合伙人,退出时股权如何调整转让给谁等情形。通过股权调整机制来保证公司的开放性,不断地吸纳优秀的人才进来,同时筛掉不符合公司目前价值理念的合伙人。
创业公司如果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股权分配方案,是能够激发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积极性。投资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也会研究企业成员之间的股权分配现状和机制,来判断企业是否具有优秀的持久战斗力。不过股权分配需谨慎,专业的事应当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电话:158-1770-8066】